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今年5月我国手机出货量为2603.7万台,同比增长25.2%,增速创近一年半以来第二高。这样的数据让业界感到乐观,因为今年2月以来,我国手机月度出货量不再出现负增长。
事实上,近年来,手机市场一直面临着“天花板”。近10年来,得益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智能手机不断更新换代,出货量和出货量也逐年增长。然而近两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市场进入存量市场,由于缺乏新的突破性技术应用,消费者的换机周期自然也被拉长。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也因外部科技环境而发生变化。过去他们追逐新车型以适应新技术、应用新功能,而现在则长期使用现有车型,不轻易更换。毕竟现在的手机更像是一个平台。易替换意味着平台上的各种应用和数据都要一起迁移,这并不容易。
事实上,在技术突飞猛进、通信网络建设大规模铺开的时期,国内手机厂商及相关企业纷纷“上船”。 2008年,全球前六大手机厂商中,只有一个国产品牌,但到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中,中国品牌将占据三席,全球市场份额达35%。更重要的是,手机涉及众多上下游企业。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手机相关企业有148.5万家。手机龙头厂商的一点风雨,都会对上下游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我国手机产业规模较大。正因为如此,手机企业的转型发展涉及面很广。
在相关通信技术没有突破性应用的情况下,手机企业要做的不是去争夺现有存量市场的蛋糕,而是把蛋糕做得尽可能大。把蛋糕做大的前提是尊重现有的市场规则,即现有市场的消费者已经养成了新的消费习惯,而新兴市场的发展仍然需要技术来驱动。
对于现有市场来说,当消费者的换机周期不断延长时,意味着他们对手机的整体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对高端手机的需求不断上升。以今年第二季度为例,高端手机对整个市场的贡献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占销量的20%以上。
新兴市场的范围更广,一是空间上的新兴市场,二是时间上的新兴市场。从空间上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通信网络系统都在建设和发展中,这些国家对智能手机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如何更好地“出海”,因地制宜,值得思考。当然,海外市场毕竟有限,随着手机需求达到天花板就会进入存量市场。这只是时间问题。新兴市场在空间上是有限的,但新兴市场在时间上却是无限的。未来,一旦技术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相关的技术突破仍然会到来,而这也只是时间问题。目前,不少手机企业已经开始在可穿戴设备、虚拟技术方向发力,以期取得突破。这些努力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对相关技术的探索和积累。虽然不是每一条探索路径都能结出实际成果,但这样的探索是必要的。
从智能手机的出现到普及,全球手机市场经历了一次大洗牌。中国手机企业利用这次洗牌,在全球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不仅与相关企业的创新和尝试密不可分,也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技术进步不会停止。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研发,未来下一个突破随时可能出现。能否抓住下一个趋势,甚至引领下一个趋势,还有很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