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11月25日到今年7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已经过去了8个月。如今,个人养老金产品总数已达674种,涵盖储蓄产品、基金产品、保险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
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以来,业界也反馈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如提高参与者购买产品的便利性、引入两种不同税制模式供参与者选择、扩大参与者数量等,以期做大做强养老金第三支柱。
152只基金产品
39种保险产品
截至7月24日发稿,根据全国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等公开信息统计,个人养老产品总数已达674种。
从个人养老金的“产品圈”来看,储蓄产品数量最多,达到465种。但储蓄产品分属于多家银行。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只能购买其开立个人养老基金账户的银行的个人养老储蓄产品。
从个人养老基金产品来看,东方财富精选数据显示,目前共有个人养老基金产品152只,较今年一季度末增加8只,最新总规模达50.03亿元。从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来看,净值增长率最高为3.56%,共有66只基金净值增长率为正值。但目前这些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且大多处于封闭期。短期收益率只能作为参考,并不代表未来趋势。
从个人养老保险产品来看,目前共有39个产品,较4月底披露的数据增加7个产品。从参保机构来看,共有17家企业参与,主要是大型保险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和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根据原银保监会去年11月发布号《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号文,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需满足所有者权益不低于50亿元且不低于上年末公司股权(实收资本)的75%;上年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据此分析,约有29家保险机构可以参与该业务。
银行养老金理财产品方面,据中国金融网信息显示,目前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有18种。自2月24日以来,没有进一步增加。
提高获得感
提高存款利率
从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情况来看,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7月21日召开的发布新闻发布会显示,我国个人养老金工作稳定有序。截至6月底,全国36个重点城市(地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达4030万人。但在个人养老金的实际运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从实施情况看,个人养老金实施三个月时,参与人数达到2817万人,此后账户持有人数增速放缓。同时,“开户、缴费、保管”问题还比较明显。记者随机采访了5名已开户但未存款的参与者。他们提到的常见原因是:第一,开户可以获得奖励;第二,开户可以获得奖励。二是个人养老基金长期存放,流动性堪忧;第三,从良品率来看,今年相关产品整体表现并不吸引人。
从消费者投资体验来看,个人养老产品较多,但购买仍存在一定限制。例如,在北京工作的王女士在银行开设了个人养老基金账户。在选择产品时,她看中了一款保险产品,但当她准备购买时,却发现自己开户的银行没有上线这个产品,于是她向保险公司咨询。她得到的反馈是,该公司合作的银行不包括她开户的银行。于是,王女士开了账户,存了钱,却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个人养老产品。
对此,龙湾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陈辉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个人养老产品没有统一的销售平台,主要是通过银行代销,使得参与者能够实际购买到的产品,这主要依靠金融机构之间的对接。预计未来可以探索出一条路径,让参与者实现真正的购买自由。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秘书长方连泉表示,做大做强个人养老金体系需要多方努力。一是加强宣传,增强社会各界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认知;二是发挥单位作用,通过工会、人力资源部门引导员工参加保险。
在增强制度吸引力方面,方连泉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引入更加灵活的税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二是通过完善系统设计来提升投资体验,同时增强取款和使用的灵活性,解除部分群众对资金流动性的担忧。三是不断完善投资产品设计。
在提升投资体验方面,方连全认为,应完善全国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统一与金融机构联动,让消费者自由查询、选择。 (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