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成渝双城金融营商环境的建设

广告位

  作者|陈晋祥 李恩付‘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陈晋祥系中国人民银行…

  作者|陈晋祥 李恩付‘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陈晋祥系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10期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成渝“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借鉴纽约、旧金山、东京湾区和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经验,将建设最优营商环境放在核心位置,以市场化为主导,突出优势发展、错位发展,高质量唱好“双城记”。金融在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应主动担当,着力在金融数字化转型、金融营商环境、提升信贷便利度和小微企业服务能力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打造经济增长第四极。

  金融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纵观国际情势和国内大局,继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之后,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入实施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成渝两地的中央银行分支机构应该在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政策、推动金融改革创新、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大有作为。一是坚持金融“放管服”改革,建立跨区域金融营商环境联席会议机制,着力营造优质的金融营商环境。二是坚持金融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以金融服务于宏观经济大局和提升小微企业服务能力为主线,着力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蹚水探路”。三是坚持科技赋能金融,打造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区和金融大数据服务中心,强化金融创新协同,统筹推进各项金融改革凝心聚力。

  成渝区域金融支持实体的短板

  在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

  一是金融从业环境亟待优化。2020年12月,成都市营商环境评估得分88.9,比2019年94.3分下降5.4分,其中“获得信贷满意度”指标表现一般。从2021年西部地区城市天府金融指数来看,成都和重庆在“金融市场”“金融从业环境”“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的排名并不靠前,与粤港澳在立、审、执、破一体化和推动三地破产制度相互借鉴、融通以及高端人才税收优惠与政府奖励等方面相比较,金融环境有待改善,金融竞争力亟待提升。从成都中级人民法院2022年初辖内金融案件执行情况统计看,2021年金融案件执结率、执行到位率分别比2020年低4.9个、0.7个百分点。

  二是融资平台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如,截至2021年末成都辖内科创通、盈创动力、农贷通等平台累计融资规模约1060亿元,在缓解融资难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

  三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还有努力空间。截至2021年末,成都小微企业贷款占人民币各项贷款比例为16.7%,低于全国同期9.3个百分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仅占人民币各项贷款的2.5%,低于全国同期7.5个百分点。2021年,成都市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53%,其中,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71%,高于同期重庆0.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11个百分点。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市普惠小微企业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为4.95%。

  四是落实国家金融政策面临更高要求。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党中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实施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政策相结合,贯彻执行更加灵活适度稳健货币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积极支持科技创新、专精特新和有市场、有前景的小微企业和重点项目、重要基础设施及绿色低碳项目,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确保社会融资总规模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些都对金融工作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

  充分发挥金融支持成渝双城经济一体化的作用

  致力打造金融生态最优区

  以金融环境核心指标为指引、着力共建西部最优营商环境,是金融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重视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通过智慧金融、智能监管和流程优化再造,让它们感受到金融营商环境改善带来的便利及红利。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的基础上,加快金融支持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按照竞争中性、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的要求,围绕降低金融显性和隐性成本,以金融规制公平确保竞争公平,出台融资便利化、知识产权融资互认、反洗钱监管等政策以及人才、税收、债权保护等配套措施,建立健全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相统一的制度环境。

  建立成渝金融联盟,支持符合条件的法人银行、证券、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搭建信用通平台、大数据资源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金融机构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同时通过同业市场、理财中心、债权市场等多种方式,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在更广阔范围内集聚、配置资源,支持其做大做强。鼓励和支持一批国际国内知名金融机构和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落地。

  依托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中日(成都)现代服务业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互联互通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战略的联动,加快建设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支持绿色金融国际合作、跨境发放人民币贷款、跨境股权融资、债券融资、人民币结算,设立离岸(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推动在岸、离岸业务同步发展,为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积累经验。

  加强跨区域大数据共享,增强征信及各类数据利用度,制定并落实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责任分工及实施方案,在融资便利化、特殊区域、特定产品交易税金融税收减免、处置抵债资产税费减免、飞机租赁税收优惠、统一案件标准、金融人才、税收优惠及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等方面,共建共享金融生态,协同打造公平公正、环境友好的金融生态领先区。

  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能力

  一方面,推进融资便利化。围绕贯彻落实灵活适度和跨周期调节的货币政策,加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毛细血管“最后一米”,确保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满足实体经济合理资金需求。金融机构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要发挥头雁的作用,通过减少信贷申请材料、优化信贷流程等方式,确保支持小微企业力度要明显加大。整合成渝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资源,搭建线上线下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实行1个APP操作,促进服务场景化、融资智能化、监管标准化。建立健全政府、银行、法院三方金融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机制,搭建金融法治智慧平台,建立破产金融试验室,推动金融审判专业化、智能化、国际化。做大做强区块链下知识产权开放性融资服务平台,把质押知识产权标的、评价、评估、登记等上链,实行线上线下集合,推动“平台+中介+企业+金融+产业”五位一体知识产权运营新模式,争取形成短期覆盖成渝、中期覆盖西南、长期辐射全国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整合成渝要素市场,建立健全股权市场转板机制,着力打造西部融资中心。

  另一方面,制定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低目标。通过利息减免、财政贴息、风险分担、减免税费和落实普惠小微贷款支持等政策,确保支持小微企业风险定价合理降低目标和与其地位基本匹配融资目标的实现。

  着力打造金融创新试验室

  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知识产权融资和绿色金融、科技金融、航空金融、公园城市示范区以及乡村振兴金融示范区等方面的优势,以创业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金融科技产业集聚为基础,与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联合建立创新创业融资担保机制,着力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跨境结算、跨境融资、反洗钱监管、要素市场发展等金融业务上先行先试,探索建立良好的法治化金融生态体系。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到关键位置,以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为重点,坚持“放管服”改革,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设立破产试验室,加大破产重整金融支持力度,协同推进破产保护,开展反洗钱监管,构建规范化、智能化金融监管沙盒,有效治理逃废债行为,营造积极向善营商环境,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推进金融数字化、科技化、产业化

  把财富管理和金融数字化放在重要位置,以金融科技为核心,搭建金融信息核心系统和应用场景共建共享系统,加强跨机构、跨行业、跨部门、跨市场数据整合,将政府及有关部门掌握的数据免费向金融机构提供,通过数字赋能传统农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推动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

  (责任编辑 植凤寅)

关于作者: AI未来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