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能持续多久?近一个月多只新能源基金涨超20%

  来源:证基风云   近一个月来,截至5月24日收盘,申万一级行业中,汽车、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分别以11.9…

  来源:证基风云

  近一个月来,截至5月24日收盘,申万一级行业中,汽车、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分别以11.94%、10.65%和5.27%的涨幅排在所有行业前三。在此背景下,一季度主投新能源、光伏等相关板块的基金也得到“止血”。

  近一个月来,A股市场有所回暖。申万一级行业中,汽车、电力设备、有色金属三大板块区间涨幅最高,这其中包含新能源和光伏在内的众多细分领域。

  同时,一季度末重仓高成长个股的基金也得到“回血”。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多只新能源、光伏、有色金属等主题基金净值涨幅超过20%。

  不过,有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整个市场仍然是一个反弹的格局,而非反转,所以市场底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的夯实。但我们仍然看好高景气赛道作为GDP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国家实现产业升级最主要的赛道,依然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只是短期可能仍然会有压力。

  近一个月新能源板块领涨

  沪指在4月27日深度探底之后,新能源和光伏板块迎来了大幅反弹。截至5月24日收盘,与之相关的申万一级行业中,汽车、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分别以11.94%、10.65%和5.27%的涨幅排在所有行业前三。

  在此背景下,一季度主投新能源、光伏等相关板块的基金也得到了“止血”。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近一个月来,有40只股票型基金区间净值涨幅超过20%,除红土创新新科技、泰达宏利新能源分别以23.73%和22.34%的涨幅领跑同类基金外,多只被动指数型基金涨幅居前,稀有金属、光伏、智能汽车等指数型基金涨幅均超过了20%;混合型基金方面,银华智荟内在价值以26.07%的区间净值涨幅领跑同类,该只基金一季度末的重仓股也是新能源产业链,排在其后的基金中,也有新能源主题或者低碳、碳中和等主题基金,共有59只混合型基金区间净值涨幅超过20%。

  此前,由于新能源板块估值偏高等因素影响,板块回调的情况下,众多重仓新能源赛道的基金遭遇较大回撤,年初至4月27日沪指探底之前,多只新能源基金净值跌幅超过30%。对于这类基金近一个月来的亮眼表现,融智投资基金经理胡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和光伏赛道主要是受益于前期调整充分,同时,疫情边际好转带来的复产复工预期也对这些行业产生利好,所以成为了近期反弹的主要热点板块。

  “近期确实陆续出台了些新能源产业相关的政策,例如汽车下乡补贴,欧洲对光伏的较大扶持,配合以过去较大跌幅下,形成了一波有力的反弹。”壁虎资本基金经理张小东告诉记者。

  建泓时代投资总监赵媛媛认为,之所以新能源汽车板块反弹较好,主要是受到整个汽车产业带动:上海复工复产、汽车下乡补贴、减征购置税、解封后出行需求增加及居民收入增加均支持汽车供需两旺格局。

  市场短期仍是反弹格局

  5月24日,近期强势回暖的新能源板块遭遇调整。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板块可能短期依旧会伴随着震荡走势,前期的反弹或许并不是反转。

  胡泊认为,短期整个市场仍然是一个反弹的格局,而非反转的格局,所以市场底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的夯实。但仍然看好高景气赛道作为GDP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国家实现产业升级最主要的赛道,依然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只是短期可能仍然会有压力。

  “毋庸置疑,新能源未来十年都是中国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其高成长性也是我们必然的投资方向。拉近来看,即便三四季度仍是反弹也必然伴随着较大动荡,投资风险还是要放在首位。”张小东表示。

  赵媛媛相对看好汽车产业链的持续性,因为行业利好集中、确定且将很快体现在上市公司的业绩上。光伏的利好来源于欧洲在能源短缺背景下激进的新能源计划。但光伏因上游涨价对装机的影响不确定,且受益于疫情好转的程度小,板块超额收益难以持续。

  除了新能源赛道,今年上半年深陷调整的还有消费。根据相关数据,2022年4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速-11.1%,环比季调为-0.7%。疫情冲击下,今年上半年消费经历至暗时刻,社零下滑超出预期。除粮油食品、药品等刚需品延续增长外,各子品类增速均大幅下滑,汽车及可选品类受影响尤其严重,降幅均在20%-30%以上。消费基本面的压力短期仍在释放过程中,张小东认为,随着疫情的控制,消费整体的配置机会下半年高于上半年。

  胡泊表示,随着疫情的好转带动整体的复产复工以及消费的恢复之后,消费板块会有一个困境反转的表现,相关上市公司的成本可能随着大宗商品的调整会有所降低,利润率或能修复。从具体细分的赛道上看,更看好必选消费,可选消费下半年仍然可能会因为消费热情的低迷而表现欠佳,因此必选消费可能是更好的投资赛道。

  不过,赵媛媛认为,在三季度疫情缓解、经济迅速反弹的乐观假设下,利率将上行并使得市场风险偏好倒向有业绩支撑的消费股,尤其是可选消费如汽车产业链、餐饮医美等线下消费、奢侈品等。

关于作者: AI未来网

为您推荐